时尚民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 > 第二十八章 抵达绍兴

第二十八章 抵达绍兴(1 / 1)

傍晚时分,县丞胡廷栋、学使朱国富、兵务马鸣霆以及工匠们分别带着家属到达,各自分配上了后船。

随后阎应元带着邵康,以及愿意随从的五十多名家丁也上了船。看那邵康,身材高大,估摸着快有1米8的了,长的虎背熊腰、粗眉大眼、满脸络腮胡,有些北方人的粗犷。看着这么个汉子,不仅让我想起了萧大哥,都是一样的英雄人物。

邵康上前行礼道“草民邵康,原为定王殿下效力。”

“邵壮士果然是个英雄,阎大人的眼光很好啊。现在正是国家危难之际,也是英雄雄起之时,希望邵壮士奋勇杀敌,为大明建功立业。”

“殿下赏识之恩,臣(草民)当肝脑涂地以报。”两人再次行礼,表示臣服。我也非常高兴收下两个人才。

这时,陈明遇带队送了一批物资来,确实数千人一路上耗费也很大,有了这些物资,就可以顺利到达绍兴了。

人员物资运送上船安顿好后,天已不早。与陈明遇惜惜不舍的告别后,船只缓缓驶离江阴,带着这一行的收获,赶往长江边与其他船只会合。

我站在甲板,看着越来越远的陈明遇,心中颇为不安。江阴抗清八十一天,全城及周边乡镇基本战死或被屠杀殆尽,现在我的到来,又把阎应元带走了,真不知道会对历史造成什么影响。现在这种情况,你说出来江阴即将发生的事情,也不会有人相信。陈明遇留下,江阴抗清的事情肯定还是会继续发生,这对防守杭州会减轻很大的压力,只是不知道还能不能支撑81天?

直到完全看不到了,我才走回船仓,不能改变的事情再想也没有用了,接下来战争的考验就要来了,做好准备才是活下去的正事。江阴上船的人数比预想的少很多,只有四个官员,一个武功高手,二十多个工匠,五十多个新招募的士兵,以及其他家属从人一百多人。我已经准备,将姚思孝从船上招募的五六十士兵和阎应元招募的士兵合并编为一队,先由邵康为队总,现在这种情况,还没有条件组建直属卫队。这样一来,我就有四队士兵更500人左右。

另外现在聚集的官员已经有刑部侍郎姚思孝、御史乔可聘、御史成友谦、县丞胡廷栋、学使朱国富、兵务马鸣霆以及原来的江阴典史阎应元,这就是我的第一班人马了。

船队会合后,为了安全起见,夜晚就沿江边停宿,白天则满帆赶路,也不再靠岸停留,全速赶往绍兴。又两天后抵达长江口,进入东海。船队并未有深入大海,而是沿着海岸航行,转入杭州湾,两天后抵达绍兴地界。

绍兴就在杭州湾喇叭口的内口处,守着绍兴,进可沿钱塘江进杭州运河北上,退可顺杭州湾直通大海。而且绍兴扼守着浙南北上的通道,守住绍兴,就相当于据有钱塘江以南浙江的地盘。

虽然没有杭州地利优势,但就目前来说,这里交通和安全相对均衡。南京被占,长江防线已经被突破了,钱塘江以北没有有利地形可守,所以现在只能考虑建立钱塘江防线,而建设基地就设置在绍兴,这样既能支援钱塘江防线,也能在战事失利时从杭州湾退入大海。

但同时,建设基地放在绍兴,不代表就是放弃杭州。如果在钱塘江以北没有一个据点,将清军主力吸引在江北,近千里的钱塘江防线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没有军队能严严密密的守住这么长的防线,清军即便不能全线攻破,但突入几队人马进行骚扰作战还是可以的。这样就会导致缺乏稳定的后方发展,这对我的发展计划就非常不利。

这些利弊也是与众人讨论分析得出的结论,目前所有文官官员没有分定具体职位,都相当于参谋的角色,大家集中讨论,出谋划策,而我,也正好在一边观察每个人的优点特长,为接来下的人员利用做准备。

在船上,整编工作继续进行,同时也开始抢时间训练军队,尤其是邵康的第四队士兵,都是家丁、江湖人士组成,个人战斗力不错,但缺乏战场纪律。而战争,比的不是个人勇猛,比的是整体的战术修养。

趁着这两天在船上还没有其他任务,我让严开成为主,方青文为辅,编写一份军队纪律阵型训练手册,这样各支部队的训练就有例可学,降低对将领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统一性。

又让邵康为主,卫达为辅,编写一份适合军队集体作战的战术招式,进行全军推广。要知道,在战场上军队对垒,不是个人单打独斗那般还有那么多花招,军队对战往往就是简单的刺、劈、砍等几招。

而如何能发挥集体优势又简单易学的招式就很重要了,俗话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些当兵的都是社会底层素质最低的一批人,难了学不会。即便是我在南京带来的那300名卫士,也是花架子居多,真的上战场比乌合之众强不到哪里去。现在时间紧迫,设计几个简单的招式动作让他们尽快学会,能够尽快形成战斗力才能重点。

五月十七日接近傍晚,船队抵达曹娥江,通过曹娥江可以直达绍兴城下。但现在天色已晚,明朝没有那么好的照明条件,晚上难以辨明敌我。所以只好在曹娥江下锚停宿,第二天一早再到达绍兴城下。

这次出逃准备充分,身份证明物件带的极为完整,有弘光朝廷颁布的金册金印等,甚至于还有弘光赐给的一套太子仪仗。所以到达绍兴后交接极为顺利,绍兴知府带领一班官员前来接驾,立即就承认了定王的地位,并将绍兴府最大的一处官署——分守台绍道公署征辟出来作为定王行署。

对这些地方官员我并没有多少好感,据我所记得的,这些官员基本上是谁得势就降谁,浙东在弘光覆灭后先降清,就是这些官员投降的。后来又反清复明,则是下级官员和地方官绅为头做的。所以我也没有特别在意这批职业官员,他们现在替我管好地方就是了,我也不会依靠他们来作为核心力量。

但是地方的财物、兵力大权却是不能放,所以安顿下来后,立马命乔可聘、成友谦带队前往接收府库,尤其是钱银、粮食、武器装备,统一看管。最后接收到的银两、铜钱折合约10万两白银,粮食5000石,用于应付目前这支军队的军饷、粮草,以及政府的日常运作。

又命阎应元带队前往接收当地军队,包括守城的卫所兵和属于海防道的营兵。卫所兵好接收,但海防道的营兵就不好说了,根据绍兴府的官员汇报,绍兴共驻扎有2营(大约2000人)海防兵,由一名姓刘的守备为主将。特地让阎应元带了定王金牌和许诺将来封刘守备为伯爵的私信。一直到次日下午阎应元才完成接收将军队带回。

经过统计,共接收卫所兵1000余人,海防兵1600人,看来吃空饷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最后剔除老弱无战力的,以及不愿从军的人员,最后登记造册的只有2000人。交由严开成进行整编,并进行基础的纪律和战斗技能训练。

海防兵虽然名叫海防,其实也是陆战兵,只是用于沿海地区防御海盗的士兵,所以叫海防兵。不过在沿海地带熟悉水性水战的士兵还是有的,特地挑选了500人组成水师军队,将带来的6艘战船开始加装武器设备,正式组建了第一支舰队。

这时严开成、方青文主持编写的纪律训练手册已经完成初稿,包括队列训练、阵型训练以及战场命令识别。

在古代冷兵器为主的战场上都是依靠密集的人员优势作战,一旦开战局势混乱,靠喊叫、眼看是传达不了命令的,所以需要有擂鼓鸣金的战令传达方式,以及依靠旌旗识别自己部队编制的需要。而对于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来说,训练这一块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否则一开战,命令就传达不下去,同时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这战也就不用打了。

这也是为什么几百正规军可以追着几万农民军砍杀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军队一溃败之后只能任由胜利方宰杀的原因。而明军与清军对战时,除了边军有正规的训练还能勉强一战外,内地守军在野战中面对清军骑兵的冲击基本上是一击既溃,就是缺乏系统训练的原因。

如果我想要抵挡住清军,那么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就是唯一的选择。所以严开成的纪律训练手册初稿一出来我立马召集所有文武官员一起讨论,当场有补充的当场做了修改,定稿后马上就组织抄写分发下去,让部队按手册训练。

而邵康、卫达编写的战斗训练手册也很快完成初稿,除了召集武将进行讨论外,还特地召集了一批有过战争经验的老兵也一起参与讨论,最后只留下几招在战场真正实用的招式,定稿画图后发下部队,所有士兵按手册训练。

又命令赵四、赵六在曹娥江边寻址新建造船厂,招募工匠开始造军舰,打造内河、近海的舰队。命令蒋大建立木兵器厂,分别制造木制的运输车、投石机、攻城梯等设备,命令罗三建立火器厂,制造兵器兵甲、大炮、火统等。

由于时间紧急,也没有办法详细商量具体的条例了,只好让赵四、赵六、罗三、蒋大等全权负责自己的工厂,同时由赵四统筹协调,银两物资有乔可聘负责供给,工厂进展每隔10日编写报告向我汇报。

就这样简单安排一下,也已经三天过去了,时间不等人,只能将乔可聘留在绍兴定王行署,掌握财政大权,负责与绍兴地方政府官员的交流,并给各个工厂提供财务支持。将各处左右着成败的工厂交由各工匠打理,又派姚思孝持定**件前往浙江各府招募军队、押送钱粮前往杭州会合。

而新组建的水军部队,则留在绍兴等待舰船的改装完成再北上杭州会合。当然这段时间也不能闲着,一方面继续募兵,一方面同样要求水军的训练条例也要编辑成册,然后军队以册训练。

五月二十一日一早,我就匆匆启程带着文官阎应元、成友谦、胡廷栋、朱国富、马鸣霆,武将严开成、卫达、方青文、邵康,以及2000余士兵,前往杭州接收浙江的地方政权,准备杭州的防御战备。

能不能抢在清军进攻之前稳定住杭州,做好战争准备?就是能不能在绍兴立足脚的关键了!

最新小说: 我的女友是诡异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公主万福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催昭嫁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三国美色 霓裳铁衣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