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将前日青袍怪客的事儿简略说了一便,只听得众人动容不已。
袁绍道“不想天下间竟有如此武功,以潜阳之能,尚需与杏儿联手方能勉强保住性命。”
曹操道“原来昨日夜间一战之时,潜阳竟身负重伤。哼,想袁公路定是使人盯着这边府中,知晓潜阳身受重伤方敢邀战,岂知,哼”
曹操显然是想说岂知郭斌即便身受重伤亦可打得他屁滚尿流,可是想到郭斌竟因此而加重伤势,如今昏迷不醒,实是没有什么可高兴得起来的。
这时,郭斌却悠悠转醒过来。见众人齐聚房内,很是疑惑。但欲起身下床时,却觉浑身酸软无力,起到一半便又重新摔倒在床上。
众人惊喜交集,董杏儿更是嘤咛一声,哭了起来。
关羽道“主公莫要轻动,你脏腑受伤,今早昏迷不醒,大家方得到消息前来。还是杏儿为主公施针,方才醒转。”
郭斌点点头,对袁绍众人苦笑一下,道“斌重伤在身,无法行礼,尚请诸位哥哥见谅。”
袁绍忙道“潜阳说的哪里话在座皆不是外人,无需那些虚礼。适才云长将前日你受伤的经过都说了,潜阳可知道那青袍怪客到底是谁”
郭斌摇头苦笑。
一直没有说话的荀彧此时却道“本初兄可曾听过中兴剑”
袁绍不知道荀彧为何提起此事,一愣,道“自然听过,文若为何提起此事”
曹操大惊,道“莫不是”却再也说不下去。
荀彧点点头,道“我也怀疑是如此。”
只见袁绍、曹操、卫仲道三人皆大惊色变。
董杏儿道“你们几个打什么哑谜什么中兴剑难道比给斌哥哥治伤还要重要不成”
袁绍面色凝重,缓缓地道“杏儿坐下,听我来跟大家详细分说。青袍怪客的身份,这里或许会有一点线索。”
关羽诸人忙倾身细听。
袁绍道“永康元年,威宗孝桓皇帝驾崩,皇后窦氏临朝问政。桓帝无子继位,窦皇后遂与其父窦武等商议,最终选择了今上继承大统。于是派侍御史刘儵守,光禄大夫、奉车都尉曹节等人前往河间国迎接今上登基。今上当时年仅十岁。”
见众人吃惊,荀彧道“诚如潜阳兄所言,天子少而弱,乱政之由也。”,众人默然。
只听袁绍继续道“次年元月,今上登基,改年号建宁。以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司徒胡广三人共参录尚书事。追尊父亲为孝仁皇,陵墓为慎陵,母亲董氏封为慎园贵人,即如今的董太后。”
这是当今天子,也就是后世人们熟知的汉灵帝登基的始末,于此时,却尽是皇家秘辛。
在座众人得闻秘辛,均各惊叹不已。
郭斌则想道“这就是世家大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了,熟悉朝中典故秘辛,也是族中子弟立足朝堂的重要一环吧。”
郭全道“只是,这跟那青袍怪客有什么关联呢”
袁绍道“当初,天子初登基时,励精图治。江夏郡蛮兵以及丹阳郡山越相继起兵反汉,均被绞灭。建宁三年170年冬,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乌浒蛮在今广西境内十余万人,皆内属于汉,开置七县。时年,天子年十三岁。”
郭斌心中震惊,他实在是没想到刘宏这老小子年轻时,竟也有如此豪气。
所谓“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王夫之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东汉即便是垂垂老矣,竟也有如此威风。
只听袁绍继续说道“同年,也就是建宁三年,天子铸中兴剑四把。中兴剑铸成之日,鬼泣神惊。”
郭斌道“想当初天子铸剑之时,必是心存中兴汉室之念。”
荀彧道“想是如此了。”
见众人听得出神,袁绍心中满意,继续道“只是宝剑铸成不过一年,四把中兴剑中便有一把遗失。”
众人大惊,郭全道“啥在皇宫大内里还能丢东西谁这么大胆子,这么大能耐能去皇宫偷东西”
曹操接口道“如何失却不得而知,这是皇宫中的秘辛,一般人甚至连有这么四把宝剑都不晓得。”
郭斌对袁绍道“本初兄可知那四把中兴剑是何样子”
袁绍道“为兄也未曾见过,只是听说此四把宝剑皆为天外玄铁所制,剑呈黑色,剑身细长,不见流光。但是,削金段玉,锋锐难当。”说到这里,袁绍看着郭斌,停了下来。
郭斌闻言,心中大震,道“你是说,那青袍怪客所持,正是中兴剑”
郭全喃喃道“怪不得那青袍怪客如此厉害,连斌子哥都斗他不过。能从皇宫里偷东西的,岂能是善茬”
曹操问郭斌道“潜阳可瞧出了对方武功路数”
郭斌摇摇头,道“对方武功太高,我二人保命为先,哪有余暇考虑这些现下想来,此人武功路数之奇,斌绝未见过。”
说着,看了关羽一眼,道“便是云长,也从未听过如此剑法。”
众人心中又惊又骇,如此绝过。此人武功之高绝,心机之深沉,想想便让人如芒在背。
说着,郭斌从怀中摸出一个扳指,便是当初青袍怪客遗留在林中的那枚。
袁绍伸手接过,众人忙凑上来观看,只见扳指内侧以小篆书有“甲子”二字。
郭斌道“这便是当日青袍怪客遗留下的扳指,也是找他的唯一线索。”
荀彧缓声道“太平道。”
袁绍与曹操对视一眼,缓缓点头。
卫仲道奇道“难道十三年前,太平道初创之时便将中兴剑盗了去是谁有如此能耐又是为了什么使其冒着杀身族灭的风险亦要将中兴剑盗去盗去便罢了,却是为何过了十三年才重现江湖呢”
关羽道“太平道首张角,江湖成名几十年,武功之高,恐怕与五绝相去亦不甚远。若说十几年前,能于大内重重高墙,层层护卫中盗去中兴剑的人,除了当世五大高手外,恐怕就是他了。”
众人闻言,相顾骇然。
郭斌也一阵后怕“难道当初的青袍怪客便是张角不成”
荀彧却道“只是凭借一个扳指便认定是太平道的话,稍欠稳重。我看,关于青袍怪客的身份,可暂时抛在一旁,目前还是以治好潜阳兄的内伤为要。”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
此时,却有袁绍的家奴在外面道“主公,太医令已请了来,是否马上请进来为郭公子诊病”
袁绍忙道“快请”
原来,袁绍在来时已经着人带着自己的帖子去请了太医。
郭斌感激地向袁绍看了一眼,后者则缓缓点头,让其安心。
那太医令是个白胡子老头儿,后边跟着两人,进来便与袁绍诸人行礼问安。
袁绍向郭斌介绍道“潜阳,这位是少府太医令,上吉下平,世代任职少府,医术高超,定可药到病除。”
说着,又向太医令吉平道“吉太医,这位是绍的好兄弟,名满京师的郭潜阳便是,还要太医费心。”
吉太医连忙逊谢,道“不敢当,不敢当。治病救人自是我等本分,况且袁公既有吩咐,吉敢不下死力。”
郭斌听了这太医的名字,初时还不觉什么,可微一思索,便觉出味来了“上吉下平,那不就是叫吉平吗后来曹操权倾朝野,欲下毒杀他的太医不就是吉平吗”
说着看了曹操一眼,心中感慨不已。
吉太医上前,右手搭上郭斌脉搏,半晌方道“袁公,可否借一步说话”
郭斌却道“不必,吉太医,便请直言便是。”
看了一眼袁绍,道“本初兄,无妨。”
吉平看袁绍允准,方缓缓地道“郭公子之病症,肋下之伤只是小疾,脏腑之伤才是顽症。想是公子用力过度,以致伤了脏腑。最初半年或可慢慢痊可,待半年过后,行走可如常人,但是要想再舞枪弄棒,怕是难能了。”
尚未说完,只见董杏儿已嘤嘤嘤地泣不成声了。郭全、关羽则是愣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郭斌也只能苦笑连连,原本以为重生到了东汉末年便是获得了新生,可若是像吉平说的那样,做一辈子废人,恐怕比死还要痛苦吧。
荀彧猛地拉着吉太医手臂,道“可有医治之法”
吉平摇摇头道“欲要根除,却不是老朽所能办到。”
袁绍大声道“吉太医家中世代为医官,必有办法。若有可救治之术,无论花多大的代价,亦要办到。袁绍在此恳求先生了。”
郭斌看袁绍如此,心中感动,道“本初兄,不必如此。”
在室内陷入无声的压抑与抽泣声中时,吉平咳嗽一声,道“不过,这世间,或者当真有人能治好郭公子之疾。”
此言一出,室内顿时热烈起来,董杏儿更是喜极而泣。
曹操道“吉太医,快说,到底是何方神圣”
吉平略显为难地道“据老朽所知,这世上能治好郭公子病症的,只一人而已。只是此人常常云游四方,居无定所,仿若神龙见首不见尾。若要找他医治,怕是要看运气了。”
这时,连郭斌都兴趣盎然,道“哦不知这位高人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