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需要印制哪些书籍的问题,我思考了一番后,心里有了主意。首先所有的课本是必须要印的包括启蒙教育用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然后是《数学启蒙》、《自然常识》,中年级用的《数学方程式》、《几何原理》、《物理常识》、《化学常识》、《论语注本》、《孝经》、《诗经》,最后是高年级用的《代数》、《解析几何》、《物理学》、《化学》、《尚书》、《周礼》、《易经》、《春秋》。
这二十本书一本三千册,共就要印六万册,以现在的工匠能力,估计也不是短时间內可以完成的。以后还有大量的书籍需要印制,看样成立一个专门的印制坊是有必要的,这些书大量印制后,可以通过商家贩运到魏国和吴国,毎本书的成本降底后,其中的利益是商家最原意看到的吧。
过了一天,我把邓芝、蒋琬、费讳、杜微、董允、许慈、谯周、李撰、等饱学之人和匠作监令毛义一起召到了御书房中。众人到齐坐下后,我让董允把“活字印刷术”的作用和较果,向在坐的诸位大臣介绍一下。董允从在御书房等一次见到“活字印刷术”的图纸开始讲起,直到成功的印出第一本书结束,一共讲了近一个时辰。
董允的介绍引起了众位大臣的一阵议论。这时董允拿出十本刚印好的《三字经》,说道:“陛下,诸位大人,某已用此书做了验证,此书共二千余字[我修改后去掉了汉朝后的部分二百多字],工匠十人一日可印制百本之多,若以三千本计,每本仅需三十个铜钱,而今市上所售一本书则需一个铜币[一百个铜钱]之多。
众大臣纷纷从董允手中拿过一本《三字经》观看起来。一边看,一边议论。我见众人议论的差不多了,开口说道:“众卿,这‘活字印刷术’之优点众卿俱已知晓。朕在此准备了一份需印制书本之名单,众卿议一下,若无疑问,朕准备一种书本先印制三千册。”
说完,我把写好的书本名单交给了董允,蕫允接过名单和众人商议起来。过了一会后,邓芝起身说道:“陛下,所列之书本名单,皆为学生必读、必习之书,臣等无异议,然天下之书本远不止此,以后别的书本是否也可用此‘活字印刷术’来印制?如可用则此法有大用也。”
我答道:“这也正是朕召众卿前来之用意。朕欲命匠作监再建一印制坊,专司印制书本、文章之事。此二十种书本乃学堂教学之所用,当首先印制。六万册书共需一万八千枚铜币,此开支当由户部承抯。然此六万册书本印制完成之后,户部可联系商家印制其它书本或加印此书单中书本,其价格可与商家自行商议。”
我说到这看了看董允和杜微二人,见二人正注意的听着我所说的活,若有所思,便接着说道:“以朕之见,毎本书的成本之外,工部可取十钱以做工匠之奖励及印制坊运做之用,而户部亦可取十钱以做学堂课本及教育之用。如此各方皆可兼得其利,此事方可长久也。”
众大臣对我的话皆称其善,董允和毛义当场就决定回去后便开建印制坊,而户部尚书杜微见有利可图,也积极的拿出钱物来支持董允、毛义他们。商议已定,众臣告辞离开。他们离开后,我想了一下,对今日所做的决定十分看好,这些人不知道,每个朝代书商的利润都是惊人的,犹其是今后有了科举制度后,那书本的需求量会上升到一个庞大的地歩,到时各方的利润也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学堂的课本问题解决了,这对我那此学生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他们的开支减少了,毎个学生的负担也减轻了,就会有更多的寒家子弟能够进入学堂。这也就为以后顺利实行科考制度打下了基础,这才是我目的之所在。
经过匠作监、印制坊二个月的努力,六万册书本全部印制完成,所有的费用相加,共同去一万五千个铜币,我又让安公公从宫内作坊所得中拿出一万个铜币,为成都府学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购置了笔、墨、纸、砚一套,做为鼓励随同书本一同发放下去。
发放书本时,我没有出面,只是让安公公随同户部和工部的官吏一同前去。安公公回来后向我亶报,拉着书本和礼物的车队绵延了很长,车队每到一处学堂,发放完书本、礼物之后,从学长到学生无不冲皇宫方向叩拜谢恩。学堂的学长和老师皆感激泣零。
这件事以后,成都府和蜀国境內的大、小州县纷纷办起了新式学堂,更多的孩子被送进了新式学堂读书、习字。而学生学习所费也所需无已,整个蜀国读书之人越来越多,不只是李撰,其余的大臣也为之兴奋不已,尽皆称颂我的功德。
印制坊在户部与商人淡好了印书之事后,每日都忙不过来,毛义只好连续二次扩大印制坊的规模。如今的印制坊一日可印制五千字的书本一百八十册。就这样排好的印制书单已到了数月之后。商人也被书本上的巨大利益所吸引,越来越多的商人投入到书本的经营中来。
书本的生意红火,同时带动了其它的作坊,直接受益的就是造纸坊和制墨坊。这二处作坊的规模也同样扩大了一倍,其产品更是大半被运送到了印制坊內。这几个作坊的工匠也有了更高的收入,自然是乐在其中。
书本成本的降低,店铺中书本的数量,品质、品种、价格都得到了改变,买书之人惊喜的发现原来买不到的书,现在店里有了,原本买不起的书,现在能去买了。这样的事得到了所有读书之人的一致好评,当他们得知这一切的改变源自我发眀的“活字印刷术”时,“活字印刷术”被推崇倍至,而我也被戴上了一顶“圣贤”的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