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章各取所需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经过双方差不多一天的协商,最终达成了一个“一揽子方案”:
一、中国国防军将其所拥有的装甲技术,飞机技术,火箭技术转让给德国政府。(.la好看的)德国政府必须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转让给第三国。
二、德国政府同意每年接受由中国福建省派出的300名小学生(5-13岁),300名中学生(14-19岁),300名大学生(18-22岁)到德国留学。德国政府为其提供其正常成长之一切条件,其所需费用由德国政府和中国福建省政府各出资一半。
三、德国政府负责协调向中国福建地区引荐犹太裔知识分子5万名(分三年完成,其数量不含家属),中国福建地方政府负责接待、安置与使用。
四、德国政府需向中国福建地方政府免费提供:年产50万吨钢铁之最新冶炼设备3套,年产500万吨之采矿设备3套。中国福建地方政府在德国之工业品采购不受德国政府出口政策限制。
五、中国国防军与德国国防军互派成员不超过5人的军事观察团。
六、中国国防军与德国国防军将在情报、装备、战术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
双方约定的就这六条,但是,能摆上台面的,却不是这样的方案。否则,别人一看就知道你们这种是相当于“结盟”了。摆上台面的,则是中国福建地方与德国商人的正常贸易往来,派留学生,属于文化交流的一部分,谁也管不着。如果你有意见,我也向你那儿派点学生过来?
希特勒的信,到是确确实实向武爱华递出了橄榄枝。
老希在信中大谈他对武爱华的好感,觉得武爱华是东方人种的优秀代表,而老希本人则是雅利安人种的优秀代表(希特勒形象是很差的),希望两人之间能建立私人友谊。(.la好看的)
希特勒说,他的理想就是恢复德意志人的荣耀,而他感觉到武爱华也在追求中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两人的目标是多么的一致,又是多么的伟大!
希特勒说,他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严惩那些罪恶的敌人,他希望武爱华能够理解!同时,他也理解武爱华正在抗击那群黄皮猴子的行为的正义性,如果需要,老希愿意为此发表一个声明。
老希说,德国永远向武爱华敞开胸怀,同时支持武爱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个希特勒,不知看上自己哪儿了?”这话一说出口,武爱华自己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德国陆军的想法,自己把它摆平了;可这希特勒又是何种想法?信中似乎只看得出一种善意,却看不出多少实质性的东西。难道,希特勒这封信,只是递出一支橄榄枝?
如果顺着老希的“杆杆”往上爬,那岂不是正中老希的下怀?一个政治家,他做事难道不带有一点目的性?
仔细思考,武爱华才发现,希特勒的每句话里,都埋藏着一个陷阱,譬如,武爱华对“东方人种最优秀的代表”这句话,无论是赞同或是否认,都可能让希特勒抓到一点什么。
看透了希特勒的鬼把戏,武爱华很快就写好了回信,不过,信中全部是玩的“太极”,玩弄文字,谁又有中国人历史悠久呢。就是玩玩文字,也要让你希特勒三天都猜不透我的本意哈。
“希特勒先生:
你好!勃劳希契和古德里安先生不愧是日耳曼民族的优秀军人,他们不但带来了你对中华民族以及对我本人的问候,.la[棉花糖]
日耳曼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同时也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听说先生正在致力于拯救德国社会的伟业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在此,我特向你及德国表示祝贺!同时,也对你在我和夫人婚礼之时的祝愿表示感谢!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最后,谨以此短笺带去我的友谊。”
不过,这封信却是用传统的文房四宝中的毛笔写的,而文字则是标准的德文。
此外,武爱华又专门去买了一套“文房四室”托勃劳希契和古德里安带给希特勒,算是一份婚礼之后的“回礼”。
向一位不识汉语,不懂中文的外国元首赠送“文房四宝”,同时又用毛笔写一封信,武爱华的骨子里是想传达这样一个意思:中德两国国情不同,你们德国文化我了解,但你就未必了解我们中国文化了。因此,我们可以存在友谊,如果还需更多的东西,你就得我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了。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双方下棋,希特勒出了一招,武爱华应了一招。希特勒那一招虽然很有欺骗性,但武爱华这一招更高明。如果希特勒还想继续下棋,那就不要玩花招,老老实实地按规矩出招,不要使那种无用的盘外招数。
送走勃劳希契和古德里安,武爱华立即将希特勒的来信及与两名德国代表达成的协议向陈济棠、林清华及集团军军长以上进行了“通报”。众人都感叹,那几样看起来如此普通的技术竟然能换来那么多设备,而且每年还能送900人到德国留学。
要知道,这900人,是分别到德国读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如果按德国的教育制度,他们能考起高一级学校的话,德国政府必须继续提供帮助。至于每年这900名学生,武爱华自然不会让他们被德国“同化”,必须保持中国文化的根,学成后必须无条件回国服务,否则,就必须向福建省政府支付高额的培养金。绝不能搞成后世的那样,国家公派留学,结果学成后直接就成了外国人。
为了保证这种效果,武爱华同时还会派出汉语教师和中国文化教师,作为中德文化交流的一部分,这些教师,在上学时间,会在各级学校内为德国人传授汉语及中国文化;但在下班之后,他们还得担任中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师及中国文化的辅导老师。
除了那些冶炼、采矿设备外,武爱华在此次交易中,并没有实质性的收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武爱华的希望就寄托在这每年派出的900人身上。这些人,如果有一半能够学得到德国人的精华和精髓,这笔交易武爱华就赚了。
武爱华这样做,也不知是对是错,但他就是想试一试。后世的中国人,由于太过于圆滑或者得过且过的思想过于严重,很多该十分严谨的事情,譬如立法与执法,最后却搞得漏洞百出。一个贪污案,最初的立案标准是1000元,后来竟然是30000元都不立案。诚然,经济是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是提高了,难道这也是纵容贪污的理由?
武爱华想以此种方式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即便失败了,武爱华大不了损失了几项先进技术。但是,即便完全失败,武爱华也未必就亏损了。德国,注定是要挑起欧洲战争的,从希特勒的来信中就可看出,他马上就要“教训”人了,能够让欧洲列强多遭受一点损失,受到更大的削弱,这同样是武爱华很乐意看到的。
众人听了武爱华对此次交易前因后果的分析之后,都表示彻底信服。因为,武爱华这样做,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稳赚不亏。
即便希特勒不愿意承担每年900青少年一半的培养费用,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再说,武爱华交给对方的技术,只是其中一部分,要等希特勒全部批准,并且等到第一套冶炼设备运到华南之后,武爱华才会将最关键的技术交给德国人。
对于接纳犹太人的理由,武爱华与手下几员大将谈的理由,同德国人一样,那就是中国科学教育文化落后,中国需要他们的知识。
但实际的情形是,武爱华在后世就曾研究过犹太复国组织,自从组建“风”之后,武爱华又专门叮嘱郝勇,要注意犹太人特别是犹太复国组织的动向。
武爱华的想法很简单:既然美国人都能帮助犹太人复国,为什么自己不能?因为美国人向来不做亏本的生意。而且,在二战后期,美国人与犹太人的关系还真说不上亲密无间——美国政府抢占了为犹太复国做出巨大贡献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的金融资产及其他固定资产。
似乎,穿越者的运气特别好,郝勇还没接触到犹太复国组织的高层,在美国的买买义却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当家人之一亚瑟尔.罗斯柴尔德接上了关系。熟知人类百年商业案例的买买义自然明白亚瑟尔.罗斯柴尔德的价值,立即将这一情报通过“风”传到了武爱华耳中。武爱华指示,尽量交好亚瑟尔,同时适当表露出对犹太人在欧洲遭遇的同情。
有人也许会说,犹太人只有在德国奥地利的境况不妙,在其他国家都不错。其实,这一论断大错特错,即便英国产生了一个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但是,就是包括英国在内,欧洲人美洲人大多都不喜欢犹太人。这些国家里,包括苏俄,也包括美国。
(ps:因为到异地开会刚回,今日仅此一更.明日更新可以正常,但周六周日可能无法三更,因为国王必须要监考,哎……实在对不起。只能寄希望于19日以后看能否猛几天鸟。)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206章各取所需)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